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
亲,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
第47章 取舍

又一日早朝,圣人当众夸赞淮瑾此前江南道粮荒一案办得好,颇有些抬举他的意思。近几日更是接连宿在了长平宫。

澄盈公主的伴读人选已经确定,一位是孟平山的孙女孟玄晖,今年七岁,已熟读《千字文》。孟平山是孟鹤山的哥哥,如今正在尚书省任尚书左丞。另一位则是翰林学士曾学英的重孙女曾祎。孟淑妃很满意两位伴读,更盼着孟玄晖能常常入宫代家人陪伴她,因而对着圣人也和颜悦色了几天。

这一日,秦贵妃在宫中设荔枝宴,遍邀都中命妇主母娘子们。听闻孟淑妃也出席之后,那些人揣度着圣人意思,竟都带了自家适龄的小娘子入宫赴宴,想来是存了叫孟淑妃相看的意思。

前些日子孟淑妃就召了母亲张氏入宫。张氏年少与孟鹤山成亲,婚后虽只育有两女,但二人琴瑟和鸣,不曾有过什么争吵。孟鹤山也未曾纳妾,夫妇二人携手至今,故而张氏虽年近五十,却保养得宜,身康体健。

“母亲,瑾儿的亲事都耽误到了如今了,”孟淑妃满目愁容,苏英遣走了内殿伺候的宫人,“郑王已经大婚,可圣人还是没有给瑾儿赐婚的意思。”孟淑妃近来尤其着急此事。“想当初郑王十六岁便定了亲,只是范家宠爱女儿,想多留女儿两年,因此约好郑王殿下十八岁迎娶范家女。后来又遇上了东湖水利一事,耽搁了大半年,十九岁方才成亲。咱们可不能让瑾儿也重蹈覆辙。瑾儿如今已经十七岁,马上就十八了,我这做母亲的可真真是急坏了。虽说也有不少人家主动抛来枝头,可要么是些落魄的侯门,要么便是些小吏,实在是有些配不上。”

说来,孟家在江南虽称得上是望族,但在云都却根基不深。孟家两兄弟中只孟家大哥孟平山在官场上略为顺遂,他为人和善大方,性情敦厚,同僚有事找他帮忙都是无有不应的。为官上勤勉有加,对上忠诚对下宽厚,说起他来都是称赞的多,因此云都中结交了不少好友,仕途虽不算平步青云,但也是稳步升迁。

孟鹤山却是几年前才迁来云都。他不善交际,更懒得与同僚交往应酬,下了朝便闷在家中,在弘文馆做学士恐怕是他为官最高点了。若非看在他是孟淑妃的父亲份上,恐怕那些同僚都不乐意搭理他。

而孟淑妃虽添了一位公主,但平日里深居简出,性子冷傲,既不与后宫众人交往,也不花心思在笼络帝心上,这一点倒是和她的父亲孟鹤山如出一辙。因而云都众人看来,圣人很少去长平宫,便是不喜孟淑妃的表现。

一个母家平平、不得帝

更多内容加载中...请稍候...

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,若您看到此段落,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,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、畅读模式、小说模式,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,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!
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!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,请尝试点击右上角↗️或右下角↘️的菜单,退出阅读模式即可,谢谢!